下各镇第二小学

阅读:0
单位介绍

2012年学校有26个教学班,学生1130人,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5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

学校创办于民国七年(1918年),原名为“湖山初级小学”(1918-1940),校址设在万松庵(为现在学校学生宿舍楼多媒体教室所在位置),校舍为一座朝东的三合院式的房子。后因此地位于下各各个村南面,1941年,学校更名为下各小学(1941-1957)。

解放后,开始大炼钢铁,1950年春,学校改为炼钢基地,校舍曾迁至礼仙庙(下各桥头殿),1957年更名为下各公社中心校(1957.9-1983.8),1965年,学校迁回万松庵。1971学校增设初中部,1983年小学初中分开设立,小学更名为下各镇中心小学(1983.9-1992.8)。1990年兼并里基岙、下山头小学。1992年,由于行政区域(下各乡、怀仁乡)合并为下各镇,下各镇中心小学定在怀仁,学校再次更名为下各小学(1992.9-2010.1),下属于下各镇中心小学,为农村完全小学。1996年兼并下垟小学。2004年下半年,原下各一中与设在黄粱陈的原下各二中合并迁移至下各镇人民政府大楼背面的新下各二中校址,原下各一中的校舍合并给学校,同时,学校兼并前潘、西郊小学及下郊、羊棚头小学高段。2009年下半年,兼并下郊、羊棚头小学低段,至此,下各片学区所有学生统一到下各小学就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时台州市的农村完全小学。

2010年2月,在教育局“完小升格战略”的统一部署下,学校升格为镇中心小学,更名为下各镇第二小学,由教育局和下各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下辖完小社山小学,首任中心小学校长为王晓华。

升格后,面对教育改革大潮和作业减负的大背景,学校经过深入研究,提出“让学子体验快乐学习,让教师体味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求趣”的校训,并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及地方特色,着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建设,走出了一条以社团活动为特色的农村办学的新路子。

目前,学校共开设了36个社团,开发了农科技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以“学农活、知农趣、探农技”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开发方案、课程体系和活动纲要,完善了质量监控和操作体系,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得到了深化和巩固。社团活动一直坚持“学生自选、家长支持、全体参与”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社团活动。学校为社团聘请指导老师,包括学校教师、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士以及部分有特长的家长,利用周五下午的社团课和平时的课余时间进行活动实践。社团活动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社团工作研究小组,开展社团建设的课题研究,为社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诠释着“注重知行统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社团活动,正在逐步成为下各二小的特色,让每一个学子都体验学习的快乐,健康成长。

自开展社团活动以来,学校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省、市、县各级领导多次来校实地指导,对各项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为社团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各兄弟学校也纷纷慕名而来,听取了我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在他们的关怀和引领下,升格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仙居新闻》《台州日报》《浙江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科研》《浙江教育报》《中国教育报》和仙居电视台、台州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报道,学校荣获省红旗大队、省示范性图书室、省农远工程先进单位、市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市治安先进单位、县合格学校、县先进学校(连续两年)、县文明单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下各镇第二小学>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